《張德江為港商維權遭遇阻力》
文/紀碩鳴
港商在大陸投資卻屢遭地方政府不公正對待,張德江多次批示,但地方政府卻始終拖著不辦。地方政府一手遮天,使得港商投訴無門,港商的權益誰來維護?
港商曾經是支持中國改革開放的主力,在中國內地的外商投資中,來自香港的投資一直佔據首位,直到今年上半年,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1.4億美元,按年下降0.4%。其中最大投資金額來自香港,達493.7億美元,佔外來投資的69.4%。港商積極投資內地,受欺負的個案自然也多。
權益受損的港商往往要面對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護而狀告無門,他們不得不向中央政府呼救。但現況是,即使中央政府為港商主持公道,甚至有常委批示關注,地方政府依然我行我素。十八大以後黨風有了很大的改變,但面對維護港商權益,地方政府視中央領導的批示為無物,政令還是出不了中南海。
有分別在上海、江蘇、河北投資遇到不公平對待,又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港商向有關部門作出投訴,被以典型案例內參上報中央。《亞洲財經》獲悉,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很關心香港的繁榮穩定,今年初對地方政府明顯侵害港商利益的三個案例作出批示,期待依法行事。但批示下發將近一年,除了上海市委轉發區政府後有些反應,但最終卻也拖著不辦之外,涉及江蘇、河北等地方政府損害港商利益的情況,即使有張德江的批示,亦石沉大海。
上海灘的「換地騙局」
港商科倫置業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是上海市8至11屆政協港澳委員,二十多年前投資上海,在外灘購置土地,作了規劃投入後,當地政府以綠化為由請他置換外灘另一塊土地。從大局出發,張宇同意了。不久,區政府又以自己房產公司需要開發為由,請張宇搬出,承諾換一塊更好的市中心地塊給他。考慮到上海是家鄉,自己又是政協委員,張宇和股東們商議後,最終也勉強同意了。
而換出去的土地,上海黃浦區政府轉手就拍賣了幾十個億,張宇的惡夢也就此開始。新置換的地塊實際上不在規劃範圍,有教堂,有學校,居民住宅密集地區,根本不在政府開發範圍。投入精力,損失的金錢都打了水漂。張宇因此欠下巨債,香港的豪宅都不得不放售,妻離子散。
在香港《亞洲週刊》、《東方日報》均關注報道下,地方政府有官員出面勸說,亦曾派出律師與他談判,卻只談不判,一拖再拖。張宇對《亞洲財經》表示,「我的公司在上海南外灘投資歷時20多年的『換地冤案』在中港兩地有關領導、法律專家、主流媒體和知情人士的關注同情下,特別是有關部門向中央主要領導與上海市韓正書記報告後並獲批示,本人和香港股東為之高興,並由衷感謝各界的關愛。」
「遺憾的是,四個月以來,上海市黃浦區周偉書記授意其代表律師丁曉文於4月18日表示『補償3000萬元人民幣』的意向,雖這一杯水車薪的『補償』和張宇索求的9.8億元相差甚遠(單單利息一項已超過8000萬人民幣),本人為化解矛盾,還是苦心勸解香港股東,要他們忍辱接受,最終無奈同意並書面答覆了黃浦區周偉等官員。」
2014年4月18日,丁律師在政府授意下,意欲化解矛盾,表現積極,盡力勸說張宇接受「補償3000萬人民幣」的意向;當張宇初步同意並書面回覆後,卻又一次杳無音訊,沒有下文。許錦國副區長調任,趙寶臍主管推託沒權,當張宇多次催問丁律師時,丁曉文律師卻稱:早已上報,但無回覆……云云,百般推諉。張宇寫信給黃浦區委書記周偉質疑:地方政府究竟有沒有人在負責此案的處理?!有沒有人重視中央最高領導的批示。
張宇向《亞洲財經》表示,須知我司股東深懷鄉情,早於1994年由我帶領他們首家進入南外灘批地投資後遭受不公待遇,已在中港兩地引起最高領導的關心和批示;中港媒體、法律界人士和知情正義人士也對我司深表同情和關注。屈指一算,我司律師向周偉書記發出首封律師函是2009年9月20日,至今已有五年時間,連我司發給周書記的信函也不下10封,不知周書記有否真正關注或閱示?也許因為事忙,無暇顧及,但我不能不善意地提醒:假如貴府再拖延此事,不予解決,我司港方股東迫於無奈,只能在香港將維權行為升級,一個原可解決的經濟糾紛很可能會觸發成一個中港矚目的政治事件。
(節錄十二月號《亞洲財經》)
《亞洲財經月刊》
新聞網:http://www.asft.cc/
Twitter:https://twitter.com/asiafortuneyzcj
微信:http://www.weibo.com/yazhoucaijing